有的时候, 爸妈们会发现, 本来自家漂亮可爱的宝宝 居然越长越丑了。 其实,大多数情况下, 孩子越长越丑的原因可能是 你不在意的一个普通习惯。
例如吃手指,吐舌头,咬嘴唇等等 在家长眼里, 这些小习惯看起来除了不太卫生之外, 似乎没有什么其他大问题, 长大了以后自然不会有这种习惯。
其实不是这样的。 如果这些习惯长期得不到纠正, 就会引起口腔肌肉的 功能异常及咬合的变化, 影响到宝宝牙齿和颌骨的发育, 形成严重错颌畸形, 最终只能通过正畸或者手术来治疗。
哪些口腔不良习惯可致错颌畸形呢?
重点!重点!敲黑板了!
1、吮指 吮指活动与口腔肌肉密切相关。 对于刚出生的宝宝来说, 吮吸是天生反应, 是获取营养的重要途径, 能给宝宝带来足够的安全感。 婴幼儿在3岁之前有吮指习惯 是正常的生理活动, 这种习惯通常在3-6岁以后 逐渐减少而自行消失, 在这之后若还继续存在 则属于不良习惯。
此时应带宝宝 去正规口腔诊疗机构, 让牙医帮助戒断, 否则可能导致明显的错颌畸形。 如吮拇指时,将手指放置 正在萌出的上下前牙之间, 则会阻止前牙的正常萌出, 形成前牙圆形开颌, 这时候就要做儿牙干预了。
2.吐舌舔牙齿 儿童在替牙期常用舌尖 舔弄松动的乳牙、乳牙残根或初萌的恒牙, 久而久之形成吐舌或舐牙习惯。 舔不同的部位,可能造成的颌面畸形各有不同。 如舌头舔下前牙的舌面或松动的乳牙, 会增大舌肌对下前牙的作用力, 促使下前牙唇向前倾斜,形成反合(地包天); 若舌头同时舔上下前牙,则形成双牙弓或双颌前突。
3.咬唇习惯 咬唇习惯多发生在6-15岁之间, 大多数因为宝宝情绪不好, 被他人批评之后或模仿别人, 会出现咬唇动作, 时间久了即形成咬唇习惯, 最后造成牙齿畸形。
4.口呼吸 口呼吸是指宝宝睡觉或者运动时用嘴巴呼吸, 此时更应引起宝妈的注意。 我们正常呼吸是通过鼻腔完成的, 如果宝宝用口呼吸替代鼻呼吸 很有可能患了过敏性鼻炎、 扁桃体肥大、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。 张口呼吸破坏了口腔、 鼻腔气压的正常平衡 影响了它们的正常发育 从而形成牙弓狭窄、上前牙前突, 下巴后缩面型。
5.咬笔、咬手指 多见咬铅笔和啃指甲, 或其他物品等。 咬物固定在牙弓的某一部位, 常形成局部牙齿开颌。
6.睡眠习惯 儿童睡眠时, 经常用手、肘或拳头枕在一侧的脸下, 可能会影响面部对称性。 如果睡觉时 还伴有夜间磨牙的习惯, 下牙齿咬合的力量较大, 会造成牙齿严重磨耗,就会引起深覆合。
小贝有话说: 如果宝妈发现自己的宝宝, 有以上的不良口腔习惯, 一定要引起重视进行纠正。
如果孩子不配合或是 已经因为不好的口腔习惯